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企业文化宣传片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北京宣传片拍摄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生态文明观 文明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特有表现。
生态文明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发展才能有未来。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反思而得到的结果,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人所说的文明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文明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从这一角度出发,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相并列的,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维度,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暂的经济利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生态文明又可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另一方面,文明是指社会的进步状态或者进步的程度,而生态文明则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第四种文明形态,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其自身的和谐。这种文明形态是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出现的。
早在 18 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发现工业文明的发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但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注意。直到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不得不面对的生存问题时,生态文明才崭露头角,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建立符合自然生态发展的文化,需要深入了解人的本质。我们要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生态系统的消失必将导致人类生命的终结。
尊重自然、尊重所有生命形态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形式的一种施舍,而是人类对自身的关爱,没有外在自然,人类是无法独自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 其次,建立生态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科学生产。生态系统中,可以被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以及人类活动的灵活性决定了资源的消耗速度要远大于7资源的再生速度。因此,在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浪费以及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同时回收可用于再生产的所谓垃圾,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原料的过度开采和使用。 第三,建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
人类并不是地球上的唯一生命体,其他的生命形式同我们一样有权利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平等观念,不仅是人与人在生存与发展上要求平等,人与自然在生存和发展上同样要去平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就是对人类的最大关爱。 第四,建立既满足人类需求又有益自然平衡的绿色消费。提倡“适度消费”的消费观,过度的物质追求不仅会快速消耗掉地球的现有资源,而且还会制作大量的生活垃圾,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
物质生活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我们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为人类的未来考虑,既要满足自身的需求,又不能损坏自然的利益;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要为子孙后代留有余地。这才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观是以人与自然平等为道德原则的生态伦理观,在众多的生态文明观的定义中,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纯自然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文明观和广义生态文明观。
纯自然生态文明观 纯自然生态文明观是指人与自然的自然性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其内涵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还要保护客观世界,并且这种保护是人类的主观行为,要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文明观包涵以实现自然生态平衡、并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与完整为奋斗目标所取得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成果。